二、課程英文名稱:Environmental Soil Physics
學時數:32???學分數:2.0???開課學期:第5學期
環境土壤物理學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土壤中物质和能量的状态、转移及变化纪律,掌握土壤水分物理指标和运动参数的测定要领,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基基础。
通過本課程的教學,要求學生掌握:土壤的物理組成、土壤質地及分類;土壤的物理特性指標及測定要领;土壤水分形態和能態理論;土壤水分運動方程的建设和簡單條件下的求解要领;SPAC系統中的水分循環。
環境土壤物理學以高等数学、物理学、水力学、盘算要领、盘算机应用为先行课程,又是后续课程浇灌排水工程学、水资源评价和治理的基础。
八、教學要领:板書課堂講授、多媒體教學、實驗三者相結合
1、?郭素珍.《土壤物理學》.內蒙古文化出书社,1998
2、?霍星.《土壤物理學習題集》,《土壤物理學實驗指導及實驗報告》(自編教材).內蒙古農業大學出书社,2001
1、?邵明安,王全九,黃明斌.《土壤物理學》.高等教育出书社,2006
2、?秦耀東.《土壤物理學》.高等教育出书社,2003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環境土壤物理學的看法、土壤的三相组成和基本物理性质、土壤的基本物理特性指标的测定,本章计划2學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土壤水的毛细现象和渗透作用,本章计划2學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土壤持水机制和土壤水分的形态分类,掌握土壤水分的能态和测定要领,重点掌握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看法、测定要领和用途,了解土壤水分常数和有效性,本章计划6學時。
土壤水分的形態分類,土壤水分的能態及計算要领,土壤水分特征曲線的含義、性質、用途,影響土壤水分特征曲線的因素,測定水分特征曲線的要领。
土壤水分能量狀態及土水勢的確定,實效孔徑,滯後現象。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土壤水分运动模型、盐分(溶质)运移模型的主要特点及基本方程,掌握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方程的差异形式、应用条件及求解要领,掌握模型参数的物理意义和测定要领,本章计划12學時。
土壤水分運動的主要特點、土壤水分運動基本方程的導出過程,非飽和土壤水運動方程的差异形式及適用條件,溶質運移方程及求解過程,模型參數的測定要领及物理意義。
土壤水分運動基本方程的導出過程,非飽和土壤水運動方程的差异形式及適用條件,溶質運移方程及求解過程。
第五章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中的水分循环
理解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的寄义,掌握SPAC系统水分循环机理及水下渗的物理历程、剖面湿润情况以及影响入渗率的因素,土壤水分再分配历程中的差异环节予以了解,掌握田间水量平衡历程及盘算步骤,本章计划4學時。
土壤-植物-大氣連續體的含義,水下滲的物理過程、剖面濕潤情況、影響入滲率的因素,SPAC系統,土壤水分的再分配、影響因素及其意義,土壤水蒸發的過程。
水分蒸發條件下的土壤水分運動數學模型,SPAC系統中的水流通量平衡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