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水利與土木建築工程學院

《環境工程監測》課程教學大綱
發布時間:2008-04-28 編輯: 浏覽次數:

一、課程中文名稱:環境監測

二、課程英文名稱: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三、課程編碼:ZB0640835

四、課程性質:基礎課,必修。

五、學時數、學分數、開課學期

??????56學時,3.5學分,三年級,第二學期。

六、課程目的與要求

環境監測是情况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環境監測在内容上注重结合了我国環境監測的现状,力求反映当前海内外的生长趋势,并突出了環境監測的特点(采样、布点、测试要领、数据处置惩罚和质量保证等),環境監測所述内容较详细,理論与實踐并重。環境監測的教学重点是水和废水监测以及大气和废气监测,难点是种种污染样品的收罗,样品的前处置惩罚。在教学中应注意理論与實踐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七、本課程與其它課程的聯系

環境監測是情况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環境監測课程运用生物学、物理学、土壤学、化学等方面的知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是学习情况科学以及其它相关分支学科的基础。

八、教學要领

??????課堂講授。

九、考核要领

??????閉卷考試。

十、選用教材參考書目

??教?材:?《環境監測》奚旦立、孙裕生、刘秀英编,高等教育出书社。

参考书:1、《现代環境監測技术》吴邦灿、费尤编,中国情况科学出书社。

??????? ???2、《污染生态学》王焕校编,高等教育出书社。

?????? ????3、《環境監測技术》张世森编,高等教育出书社。

十一、教學進程部署表

序號

章節教學內容

學時

理論

實踐

合計

1

第一章 绪论

2

?

2

2

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

14

8

22

3

第三章 大气和废气监测

14

?

14

4

第四章 固体废物监测

4

?

4

5

第五章 土壤污染物监测

4

?

4

6

第六章 生物污染监测

4

?

4

7

第七章 噪声监测

4

?

4

8

第八章 情况放射性监测

2

?

2

合計

?

48

8

56

?

十二、主要教學內容、重點和難點

第一章 绪论

一、學習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几中监测分类,環境監測的特点及環境監測原则,情况尺度的分类、分级。本章计划2學時。

二、課程內容

第一节 環境監測的目的和分类

第二节 環境監測的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

第三节 情况尺度

三、重點、難點提示和教學手段

(一)教學重點

??環境監測基本看法、分类。環境監測特点和環境監測的原则。情况尺度的界说、分类和分级。

(二)教學難點

環境監測分类,環境監測的原则,情况尺度的分类。

(三)教學手段及教學環節

課堂板書講授。

四、思考與練習

教材中思考與練習。

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

一、學習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水资源现状,能凭据监测目的和监测原则确定监测项目。了解如何做污染源和水系污染的视察,可凭据差异污染源、监测工具进行样品收罗与生存。了解悬浮物的去除,掌握水样消解、富集的要领,可凭据差异的样品选用合适的预处置惩罚要领。掌握水的物理性质及测定要领。掌握种种金属化合物的测定要领。掌握非金属有机物的测定要领。掌握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要领。本章计划14學時。

二、課程內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水样的收罗与生存

第三节 水样的预处置惩罚

第四节 水的物理性质的检验

第五节 金属化合物的测定

第六节 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

第七节 有机化合物的测定

三、重點、難點提示和教學手段

(一)教學重點

水资源现状及水质污染类型;水质监测的目的及内容。采样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水样的收罗;水样的生存。 水样消解的目的及要领;水样富集疏散的目的及要领。水的温度、颜色、臭、残渣、电导率、浊度、透明度、矿化度、氧化还原电位的测定要领。汞、镉、铅、铜、锌、铬、砷的测定要领。溶解氧、氰化物、氟化物、含氮化合物、硫化物的测定要领。 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有机碳、挥发酚类测定要领。

(二)教學難點

??????水質監測的分析要领。水樣的生存。水樣富集分離要领的具體選擇應用。鉻的測定。含氮化合物的測定。生化需氧量的測定。

(三)教學手段及教學環節

課堂板書講授。

四、思考與練習

教材中思考與練習。

第三章 大气和废气监测

一、學習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大气污染对人和生物的危害,掌握大气污染物的类型实时空漫衍。了解大气监测目的,掌握通例监测项目、大气样品布设、大气采样时间和频率。掌握大气样的收罗。应了解硫酸盐化速率,总烃及非甲烷烃、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掌握各气态污染物的测定要领,空气污染指数的盘算。了解有机毒物苯并芘提取及测定要领,掌握总悬浮颗粒物、飘尘、降尘的测定要领。掌握降水中的测定项目。了解大气污染源监测目的、要求、内容,采样位置及采样点的布设,掌握烟气体积、温度、压力、含湿量、烟尘浓度、烟气及组分、烟度的测定要领。掌握几种典型污染SO2、NOx、氟化物的受害症状及指示植物,了解常用的三种现场视察监测要领。掌握动态和静态配气法。本章计划14學時。

二、課程內容

第一节 大气污染基本知识

第二节 大气监测方案的制订

第三节 大气样品的收罗要领和采样仪器

第四节 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质的测定

第五节 颗粒物的测定

第六节 大气降水监测

第七节 污染源监测

第八节 大气污染生物监测

第九节 尺度气体的配制

三、重點、難點提示和教學手段

(一)教學重點

大氣汙染物分類、大氣汙染的時空漫衍特點。大氣監測目的及項目,監測網點的布設、采樣時間及頻率。大氣采樣的富集采樣法;采樣設備;氣體體積換算。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光化學氧化劑、臭氧的測定。總懸浮顆粒物,飄塵和降塵的測定要领。降水中組分測定。牢固汙染源煙氣的體積、溫度、壓力、含濕量、煙塵濃度及煙氣組分的測定;流動汙染源煙度的測定。汙染環境中植物的受害症狀,監測的要领。標准氣體的配制要领。

(二)教學難點

大氣檢測項目。大氣富集采樣法。大氣中二氧化硫的測定。苯並芘的測定。牢固汙染源煙塵濃度的測定。指示植物的選擇。。

(三)教學手段及教學環節

課堂板書講授。

四、思考與練習

教材中思考與練習。

第四章 固体废物监测

一、學習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要掌握固体废物的界说、危害、分类、固体废物的收罗、制备以及有害特性监测要领,生活垃圾的特性分析。本章计划4學時。

二、課程內容

第一节 有害固体废物的界说和鉴别

第二节 固体废物样品的收罗和制备

第三节 有害特性的监测要领

第四节 生活垃圾的特性分析

第五节 有害物质的毒理学研究要领

三、重點、難點提示和教學手段

(一)教學重點

??????固體廢物的定義、危害、分類。固體廢物制樣的要求。急性毒性的初篩試驗。生活垃圾的處理方式及監測重點。四種毒性試驗。

(二)教學難點

?????樣品水分的測定。閃點的定義。滲瀝水的測定。

(三)教學手段及教學環節

課堂板書講授。

四、思考與練習

教材中思考與練習。

第五章?土壤汙染物監測

一、學習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土壤样品的收罗、制备、生存要领及测定。本章计划4學時。

二、課程內容

第一节 土壤组成和土壤配景值

第二节 土壤污染物及污染源

第三节 土壤情况质量监测方案

第四节 土壤样品的收罗与制备

第五节 土壤样品的预处置惩罚

第六节 土壤污染物的测定

三、重點、難點提示和教學手段

(一)教學重點

??? ???土壤配景值的界说。重金属,剧毒,过量的营养元素的测定。土壤监测项目,土壤污染的特点。土壤样品的制备与生存。土壤样品剖析的要领。土壤水分、PH值的测定。

(二)教學難點

?????重金屬測定,土壤汙染的特點,土壤樣品的提取,土壤水分的測定。

(三)教學手段及教學環節

課堂板書講授。

四、思考與練習

教材中思考與練習。

第六章???生物汙染監測

一、學習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漫衍、掌握生物样品的收罗、制备、预处置惩罚以及污染物的测定要领。本章计划4學時。

二、課程內容

第一节 水情况污染生物监测

第二节 生物污染监测

第三节 生物样品的收罗和制备

第四节 生物样品的预处置惩罚

第五节 生态监测

三、重點、難點提示和教學手段

(一)教學重點

生物樣品的收罗、制備、預處理及汙染物的測定要领。

(二)教學難點

??????生物樣品的預處理。

(三)教學手段及教學環節

課堂板書講授。

四、思考與練習

教材中思考與練習。

第七章???噪聲監測

一、學習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噪声污染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噪声监测的要领。本章计划4學時。

二、課程內容

第一节 声音和噪声

第二节 声音的物理特性和量度

第三节 噪声的物理量和主观听觉关系

第四节 噪声丈量仪器及噪声尺度、噪声监测

三、重點、難點提示和教學手段

(一)教學重點

噪聲監測要领。

(二)教學難點

噪聲的物理量。

(三)教學手段及教學環節

課堂板書講授。

四、思考與練習

教材中思考與練習。

第八章 情况放射性监测

一、學習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放射性污染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放射性监测的要领。本章计划2學時。

二、課程內容

第一节 基础知识

第二节 情况中的放射性

第三节 放射性监测仪器及放射性监测

三、重點、難點提示和教學手段

(一)教學重點

放射性監測要领。

(二)教學難點

??????樣品的預處理。

(三)教學手段及教學環節

課堂板書講授。

四、思考與練習

教材中思考與練習。

上一條:《水利工程概論》教學大綱

下一條:《地貌學及第四紀地質學》教學大綱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