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科簡介
本學科由武汉水利电力學院、清华大學等學校的教师与优秀结业生于1958年支边高起点建设,2000~2006年水文學及水资源、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二级學科硕士点先后获批,2008年获批水利工程一级學科硕士点,2003年、2012年在农业工程學科下自设农业水工修建物、农业水资源利用与掩护二级學科博士点,2018年获批水利工程一级學科博士点。水文學及水资源、水工结构工程为自治区重点、重点(培育)學科。學科现有专任教师78人,其中博士學历55人,博士生导师21人。拥有自治区重点實驗室、国家野外视察站、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部、教育部創新團隊等平台11个。形成了寒旱區生態水文過程與水資源高效利用、河湖濕地水環境演變與水生態修複、寒旱区水工质料及其凍害防治、寒区河冰過程及災害控制、寒旱區農業水利與信息化技術等5个稳定的研究偏向,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和优势。
二、培養目標
本學科培养政治及格、热爱祖国、品德优良、遵纪守法、身心康健,能立志为国家的建设和生长服务,具有严谨求實的科學作风和团队相助精神,全面深入了解本學科的现状和前沿科學问题及生长趋势,科學思想开阔,掌握水利工程坚實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独立从事水利工程领域科學研究事情和创新的能力,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學科的外文文献,具有较强的科技论文写作和国际學术交流能力,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生长需要的水利工程领域的高条理专门人才。
三、主要研究偏向
1.寒旱區生態水文過程與水資源高效利用
基于寒旱區氣候严寒、幹旱缺水、生態環境脆弱的特點,站位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協調發展及水資源高效利用,針對水文、水資源、森林、草原、農田、荒原、河湖濕地、經濟社會等系統,適應全球氣候變化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圍繞生態水文過程與水資源高效利用研究領域,開展生態優先、綠色協調高質量發展、GSPAC水-汽-熱-溶質耦合輸移、“五水”轉化關系、凍融期水循環、生態水文過程與環境生態效應、自然資源開發利用與高效節水、生態保護修複與用水調控、缺資料地區水資源評價、水文不確定性、水資源高效節約集約綜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2.河湖濕地水環境演變與水生態修複
寒旱区湖泊湿地面积萎缩、污染严重、水生态恶化,且冰封期长、冻结层厚,水情况水生态特征相比南方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围绕水環境演變與水生態修複领域,开展寒旱区河流、湖泊、湿地水情况演变,水文水动力与生物地球化學历程,水情况容量及其承载力,沉积物与情况气候演化,冻融期冰水泥多介质情况污染物迁移转化、扩散与降解,冻融历程及情况生态效应、河湖濕地退化及水生态修复等方面的研究。
3.寒旱區水工质料及其凍害防治
寒旱区岩土冻融交替频繁,水工程冻害突出,岩土工程和地质情况奇特,修建质料的選择和水工程结构设计面临巨大挑战。围绕寒旱区水工质料与水工程凍害防治领域,开展水利工程重复冻融破坏、裂变与损伤机理,岩土冻融动力學,水工质料抗冻-保温-力學耦合性能,寒区水工结构的可靠性等方面的研究。
4.寒區河冰過程及災害控制
針對高緯度、多泥沙、滌蕩型河流特性,應用理論分析、原型觀測、模型試驗和數值模擬等技術,開展寒區水工建築物工程水力學、寒區水工建築物沖刷水毀機理及消能防沖、寒區河冰生消演變機理、冰情預警預報與防淩減災、冰期河流泥沙輸移與河流演變機理、冰水沙床堤耦相助用機制、淩汛期上遊水庫群與分淩區聯合調控技術等方面的研究。
5.寒旱區農業水利與信息化技術
针对我国北方农牧业灌区灌水量大、效聦嵧,冻融期长、盐渍化严重,旱灾频发,水土情况恶化等特点。围绕寒旱區農業水利與信息化技術领域,开展寒旱區農業水利工程、旱区农业节水与水土情况效应,水利時空信息收罗,洪旱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与评估,泥沙淤积监控,河湖濕地演变,蒸散发的定量反演,土壤水盐的遥感解译,智慧水利物联网,水、冰、旱、墒情實時预报等方面的研究。
四、課程設置
水利工程學科直讀博士研究生課程設置
類別 |
課程編號 |
課程名稱 |
總學時 |
講課 |
實驗 |
學分 |
开課學期 |
开課單位 |
學位課 |
公共課 |
SGG-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實践研究 |
32 |
32 |
|
2 |
1 |
馬院 |
BGG-001 |
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 |
32 |
32 |
|
2 |
3 |
馬院 |
SGG-002 |
第一外國語 |
120 |
120 |
|
3 |
1 |
外院 |
SGG-003 |
自然辯證法概論 |
16 |
16 |
|
1 |
1 |
馬院 |
GG-001 |
學术诚信与科技论文写作講座 |
16 |
16 |
|
1 |
1 |
|
专业基础課(除水利工程學科进展必選外,再任選8-9學分課程) |
SZYTK206-001 |
水利工程學科研究进展 |
32 |
32 |
|
2 |
1 |
水建院 |
BZYJ206-001 |
水利工程學科研究进展 |
32 |
32 |
|
2 |
3 |
水建院 |
SZYTK214-001 |
工程数學 |
64 |
64 |
|
3 |
1 |
理學院 |
SZYTK214-004 |
數值計算要领II |
32 |
32 |
|
2 |
1 |
理學院 |
SZYTK214-002 |
数据科學与技术 |
80 |
48 |
32 |
4 |
1 |
理學院計算機院 |
BZYJ214-001 |
应用数學 |
32 |
32 |
|
2 |
3 |
理學院 |
BZYJ206-004 |
隨機理論與風險評估 |
32 |
32 |
|
2 |
3 |
水建院 |
BZYJ206-005 |
情况动力學 |
32 |
32 |
|
2 |
3 |
水建院 |
BZYJ206-006 |
高等两相流动力學理论 |
32 |
32 |
|
2 |
3 |
水建院 |
選修課 |
专业選修課(任選12-13學分課程) |
SZYXX206-001 |
水利工程新理論及其應用(外教) |
16 |
16 |
|
1 |
1-2 |
水建院 |
SZYXX206-002 |
水文和生態水文模型 |
32 |
32 |
|
2 |
2 |
水建院 |
SZYXX206-003 |
水資源系統分析理論及應用 |
32 |
32 |
|
2 |
2 |
水建院 |
SZYXX206-004 |
水環境模擬 |
32 |
32 |
|
2 |
2 |
水建院 |
SZYXX206-005 |
土壤情况物理學 |
32 |
32 |
|
2 |
2 |
水建院 |
SZYXX206-006 |
高等水工結構分析 |
32 |
32 |
|
2 |
2 |
水建院 |
SZYXX206-007 |
水工模型试驗理论与技术 |
32 |
32 |
|
2 |
2 |
水建院 |
SZYXX206-008 |
弹塑性力學 |
32 |
32 |
|
2 |
2 |
水建院 |
SZYXX206-009 |
结构动力學 |
32 |
32 |
|
2 |
2 |
水建院 |
SZYXX206-010 |
高等流体力學 |
32 |
32 |
|
2 |
2 |
水建院 |
SZYXX206-011 |
河流动力學 |
32 |
32 |
|
2 |
2 |
水建院 |
SZYXX206-012 |
光學遥感原理及应用 |
32 |
32 |
|
2 |
2 |
水建院 |
SZYXX206-013 |
人工智能要领 |
32 |
32 |
|
2 |
2 |
水建院 |
BZYXX206-001 |
流域生态水文學 |
32 |
32 |
|
2 |
4 |
水建院 |
BZYXX206-002 |
大系統多目標優化決策 |
32 |
32 |
|
2 |
4 |
水建院 |
BZYXX206-003 |
水環境汙染控制與修複 |
32 |
32 |
|
2 |
4 |
水建院 |
BZYXX206-004 |
河湖冰水沙質耦合模型 |
32 |
32 |
|
2 |
4 |
水建院 |
BZYXX206-005 |
水工結構與岩土工程穩定性 |
32 |
32 |
|
2 |
4 |
水建院 |
BZYXX206-006 |
結構建模與數值模擬 |
32 |
32 |
|
2 |
4 |
水建院 |
BZYXX206-007 |
環境岩土理論 |
32 |
32 |
|
2 |
4 |
水建院 |
BZYXX206-008 |
河流与泥沙动力學 |
32 |
32 |
|
2 |
4 |
水建院 |
BZYXX206-009 |
情况与生态水力學 |
32 |
32 |
|
2 |
4 |
水建院 |
BZYXX206-010 |
浇灌治理優化與決策理論 |
32 |
32 |
|
2 |
4 |
水建院 |
BZYXX206-011 |
空間數據處理與數字圖像處理 |
32 |
32 |
|
2 |
2 |
水建院 |
BZYXX206-012 |
微波遙感信息處理 |
32 |
32 |
|
2 |
2 |
水建院 |
任選課 |
在导师指导下選修跨學科、跨门类課程 |
|
补修課 |
凡跨一级學科录取的博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本學科學术型硕士學位課程(不计入總學分) |
|
备注:在本培养方案执行历程中,如有新的或有须要另行增加的課程時,经學科提出或任課教师申请學科审批同意后即可增加开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