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水利與土木建築工程學院

栉风沐雨梦魂牵 ----永远的影象
發布時間:2021-12-07 編輯:張豔鳳 浏覽次數:

光陰荏苒、歲月如梭,農大將迎來七十華誕,我也即將榮休。內蒙古農業大學----我生于斯、長于斯、奉獻于斯的一片熱土,飽含了我幾多記憶與夢想......

做爲一名無黨派人士,我對中國共産黨,對農業大學有著深厚的情感。當接到“開展建黨100周年和建校70周年主題征文”通知的時候,我感应我一定要說點什麽。我在農大成長生活近六十載,它的發展變遷,曆曆在目;我在農大四十年的事情奉獻,師友同學成長進步,如歌如訴。未及提筆心有所動,許許多多生動的畫面在腦海裏萦繞,記憶的閘門開啓,思緒潮湧。

我熱愛共産黨、熱愛農業大學,真摯的情感若川流彙集。農大几多人、几多事又成爲記憶裏的點點滴滴。追憶往昔,我想說的何止萬語千言。這裏我只記述一位對我的做人、做事有著深遠影響的前輩長者,一位有學識、有擔當的睿智老人,熱愛黨和國家、熱愛農牧學院,在農業大學發展建設史上成就卓越、無私奉獻、寫下濃墨重彩篇章的耿慶漢先生。

追憶要從我幼年記事兒時說起,我自小就特別地敬仰、崇敬耿伯伯。幼時我跟著哥哥去耿伯伯家找他同學,耿伯伯的二兒子耿直玩耍。每每出發前,母親都要叮囑,去耿伯伯家一定要穿着整齊。耿伯伯家住在當時農牧學院家屬院中唯一的樓房--“講師樓”。來到他家門口,哥哥總是認真地敲門,聲音不大不小、節奏不緊不慢。片刻,從屋內傳出耿伯伯渾厚的聲音:請進!哥哥和我進了屋,站在耿伯伯面前越发認真地說:“伯伯好,我們來找耿直玩......”。我每次都是站在伯伯面前敬重地問好,幾乎每次看到的都是伯伯坐在攤開许多几何書的書桌前,書桌上還经常擺放著筆墨紙硯......伯伯手裏拿著煙鬥,我仰頭看見的是伯伯戴著眼鏡的笑顔。我曾好奇地問媽媽去耿伯伯家,爲什麽要穿着整齊,要好好敲門,要好好問好?媽媽告訴我,耿伯伯是留蘇的博士、是大學者、是大專家,是特別注重孩子教養的。至此我去伯伯家都要認真檢查好自己的儀容,爭取給伯伯留下好的印象,我是個有教養的好孩子、我有禮貌。

在耿伯伯家我見到的是一位治學嚴謹的學者、一位博學通達的儒者、一位琴棋書畫皆通的雅士、一位充滿生活情趣的慈愛長者。幸運的我兒時既有幸接觸並深入這樣一個環境,這些記憶深深的烙印在我腦海裏,並影響了我的一生。要老老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從小學、中學、大學到參加事情,我一直都是這樣來要求自己的。

时光飞逝,我在1983年结业分配到农牧学院水利系事情。事情后了解到更多耿伯伯的事。耿庆汉,1928年生人,满族。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7月大学结业后响应党的招呼,来到了最需要人才,亟待开发的内蒙古支边。1955年赴乌克兰道库卡也夫农业大学攻读研究生,1959年获农业科学博士学位。学成归国厥后到内蒙古农牧学院任教,曾任内蒙古农牧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任中国遗传学会常务理事兼咨询与科普委員會主任、内蒙古遗传学会理事长、内蒙古农学学会副理事长、内蒙古教育基金会理事。还担任过内蒙古诗词学会副主编等社会职务,可见耿先生的博学与多才。主讲植物遗传育种学、分子遗传学、细胞遗传学等课程。著有《农作物遗传》《现代农业》《趣味遗传》等著作,主编了《中国玉米栽培学》《玉米遗传育种学》《遗传育种教材》《人类优生与遗传》《内蒙古资源大辞典》等教材。主持加入多项科研课题,其中1974年培育的“农牧509”玉米品种列入科学技术结果选编;主持的“玉米抗冻机理”课题获1990年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由于耿伯伯业绩丰硕、成就卓著被中国今世名人录、今世中国少数民族名人录、内蒙古自治区专家名录、内蒙古优秀科技人物及结果名录收录。他在农牧学院事情的三十余年间,无论是在教育教学、科學研究、著书立说等方面,照旧在学校的建设与治理崗位,心无旁骛、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耿伯伯在我的心目中始终都是辛勤的教坛园丁、儒雅的专家学者、优秀的共产党员、学校的得力领导,是我学习、生活和事情的楷模。

退休以後的耿伯伯也沒有倦怠人生,而是盡情揮灑天賦才華,吟詩作對、揮毫潑墨、以歌抒情......

記得在參加事情不久的1988年,一件事情令我至今難以忘懷。耿伯伯將多年來全部積蓄的稿費及生活費共八千元捐贈給農牧學院,設立了農業大學曆史上個人出資的第一個專門基金,用于激勵教職員工的奉獻精神和提高教學科研水平。我們水利系的青年教師申向東獲得了一千元獎勵,耿伯伯還特意邀請申向東老師和另外兩名獲得獎勵的教職工,到自己家裏一起吃飯暢談。要知道,在1988年我的月工資才五六十元,在那時,八千元是一筆多麽大的巨款啊!當時耿伯伯大兒子一家三口住在農牧學院家屬院冬天冷、夏天熱而且緊挨著廁所的一間半低矮平房裏!耿伯伯沒有因爲自己是學校領導就照顧自己的兒孫,沒有把錢給兒孫!革新開放之初有個稱謂叫“萬元戶”,特指先富起來的一批人,耿伯伯已接近“萬元戶”了,但他沒有自己享樂,沒有給自己的兒孫某福利,而是捐錢給學校,爲了青年教師的進步、爲了學校的明天,琢璞玉、育英才、築杏壇!這是什麽樣的愛!這是什麽樣的奉獻情懷!這就是對農牧學院的無私大愛,這就是共産黨人的奉獻情懷,這就是共産黨人毫倒霉己專門利人精神的具體體現!

耿伯伯的儿媳是农牧学院老师,耿伯伯是學院領導、副院长,他完全有条件、有时机照顾一下自己的家人,分一个好屋子,但他没有去操作,没有搞特殊化,这就是我敬仰的耿伯伯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所体现出的高风亮节。耿伯伯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要求自己及子女认真践行共产党的宗旨。耿伯伯的高尚品质、无私奉献精神激励着全校的莘莘学子和宽大教职工。

耿伯伯退休後的晚年生活也很是節儉、自律、優雅。老先生善作詩填詞、書法繪畫,是內蒙古詩詞學會的常務副會長、內蒙古農業大學詩詞學會會長。他通過詩詞歌賦、書畫作品表達對黨和國家、對學校的熱愛。耿伯伯在2002年末寫詩祝賀黨的十六大閉幕,至今我熟記于心。《賀中共十六大閉幕》:

“戰略宏圖一曲歌,花香初放滿塘荷。

三番代表撐天地,萬物中華載厚德。

綠染神州謀不少,紅盈大地策繁多。

創新開拓循時進,世代長河卷巨波。”

透過詩篇我感受到老人滿滿的愛國情懷,對國家美好未來的期盼。耿先生雅致的老年人生活,深深熏染著也即將退休的我。

5月31日-6月4日,我參加了2021年“學四史、慶百年、聚协力”統一戰線兩支隊伍培訓班,學習期間“國際友人”陽早和寒春的事迹,深深感動了我,他們堅守延安精神,事情上一絲不苟,勤儉節約,始終和群衆在一起,堅持在生産第一線;生活上艱苦樸素,決不搞特殊化。他們追求“陽春白雪”般的精神世界,在他們的專利(磚頭做腿)桌上伏案事情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我在參觀學習陽早、寒春的事迹時,腦海中就湧現出了耿伯伯三十多年前捐款爲學子、爲學校的事迹。耿伯伯以身作則做好本職事情,始終奮戰在教學、科研第一線,教書育人、潛心鑽研。我以爲,這就是共産黨人模範先鋒作用的典範,是我終生學習的楷模和榜樣。

耿伯伯在他四壁皆是书架的书房里致力于植物遗传学的研究,在他心里揣着的是装点祖国河山的宏愿。在2007年8月26日,老先生去世的前一年,他写了《风入松.自嘲》 :

“一生多費買書錢,實踐務農田。隆冬志願吹風暖,換基因、塞北江南。癡醉攻堅求索,最難醒悟紅專。栉風沐雨夢魂牽,制改換新天。耄耋面壁情相戀,贊輝煌、寫詩篇。鋪路幹爲石子,身心盡碎人間。”

這是耿伯伯的自我評價,也是我們父輩農大人的集體寫照。

在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産黨建设100年大會上,習近平主席指出:“一百年來,中國共産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鬥、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我們中華民族屹立世界,靠的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千千萬萬優秀共産黨員的努力奮鬥,這就包罗千千萬萬在我們身邊像耿伯伯這樣爲祖國教育事業默默奉獻的優秀共産黨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偉大的中國共産黨領導下,在前輩們奮鬥精神的鼓舞下,作爲一個中國人、農大人,我自豪、我驕傲。我堅信,我們的國家一定會越发繁榮兴盛,我們內蒙古農業大學一定會走向越发燦爛輝煌的明天。

冯素珍汉族 1962年6月 硕士研究生结业 1983年10月于内蒙古农业学院加入事情至今,现事情单元PP电子工程学院 高级实验师 

主要研究结果:參加的課題于1995年12月獲得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三參加人)

研究偏向:水環境保護與治理

上一條:我院師生在全國測繪學科青年教師講課競賽及大學生創新創業智能大賽中喜獲佳績

下一條:水利與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教職工積極參與健步走活動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