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6日下午,在学院分党委的鼎力大举支持下,我院土木工程系党支部和学生第六党支部部门教工党员、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优秀团员赴呼和浩特市特殊教育学校进行“爱心”教育与学术调研运动。本次运动由土木工程系党支部宣传委员任凯老师和学生事情办公室主任杨逸隆老师带队,共43名师生加入了本次运动。
呼和浩特市特殊教育学校是一座美丽的学校,她是笼罩在天使光环下的美丽学校,她的美丽在于她肩卖力任的重大,源于她从事教育事业的伟大。这所学校始建于1958年,隶属于呼市民政局,是一所盲、聋、培智并办的全日制投止制学校。在市委、市政府以及市民政局党委的高度重视、鼎力大举支持下,于2014年3月1日搬入新校区。新校区教学办公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稳定。学校下设教导处、政教处、教研室、生活治理处、综合办、职教处6个处室。现有19个教学班,其中聋班13个,盲班4个,培智2个,在校学生157人,是一所集教学、住宿于一体,拥有较先进教学设备、现代化教学大楼的综合性的特殊教育学校。学校经过几十年的生长,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建设较早、规模较大的一所特殊教育学校。这所学校为残疾儿童提供了学习实践的空间,让他们能在这里成上进步,同时社会人士也广泛的眷注着这所学校。我院师生此行亦是带着一颗“爱心”去,希望能和他们更多的交流,带给他们更多的眷注与勉励。
大巴载着同学们的一腔的爱心前往,怀着迫切的心情,终于来到这个可爱的学校。副校长邢慧强是一位可亲可敬的人,他深情地讲到这所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一切为了盲聋培智学生生存和生长奠基”,他还说到:由于健全人与残疾人在接受教育方式要领上的差异,对学生的培育方式也有很大差异,学校在学生的职业技术训练,劳动兴趣等方面的培养做了许多事情。建校伊始学校便始终推行着以教授文化知识为主线,职业教育为重心,思想品德教育贯串教育教学始的生长教育焦点。随后,由政教处主任康海琴老师领导我们走进了学生们的学习空间。由于学校的特殊性,所以学生数量相对较少,这样更方便老师们针对每个学生进行培育,增强职业技术,并凭据学生们的小我私家兴趣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学生们所学的职业教育课包罗十字绣、素描、沙画、喷画、面点等。在学生们的手工教室里,同学们看到一件件被陈列出来的精致的作品,那些具有和谐的色调,清晰的轮廓,柔和的画风的作品是在他们手中降生,展示出他们的风范,他们一样身怀一技,他们一样可以康健生长。
接着,同学们来到了他们上课的教学楼,楼梯间铺设的凹凸不平的地砖和大而厚重的盲文书,体现了这座教学楼的庄严肃穆,我们身边不时有学生经过,刚开始,同学们并不与之“攀谈”,只是报以微笑。纷歧会儿,老师便把学生们聚到操场上,来和我院学生一起踢球,用纸笔攀谈,用心灵对话。
一场友谊赛,他们踢得兴高采烈,热烈的阳光,掩不住那张张的笑脸。通过与聋哑少年翁童的谈话,我了解到,作为一名高二学生的他,始终怀抱着一个大学梦,并决定向已经靠自己努力考上了黑龙江一所高校的学长学习,实现大学梦。同行的杨兴旺同学给予他热切的勉励,并相互交流了联系方式。
“爱心认知世界,乐善提升自我”,相机纪录下了这珍贵的一幕。其实我们都一样,配合生活在这片蓝天下,同样的太阳照耀,同样的四季轮替,人与人自己并无美丑、贵贱、崎岖之分。当外在条件无法改变时,就要从另一个方面去努力,要时刻葆有一颗爱人之心,积极向上,我始终相信一个内心是乐观善良的人他就是高尚的,无与伦比、唯一无二的。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做正确的有意义的事,给予残疾人更多精神上的勉励与支持,让我们在同一片蓝天下自由快乐的生长。
我院师生向呼市特教学校的孩子们捐赠了乒乓球拍、羽毛球拍、足球、篮球、水彩笔、条记本等文体用品,获得对方学校的肯定和谢谢,双方希望在以后的生长中能够结成“友好帮扶对子”。我院师生和特教学校的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气氛欢快,各人都充实意识到只有从心里上平等看待特殊儿童群体,才气让他们更好的融入社会,发挥他们的特长为社會服務,最终实现習近平總书记提出的中国梦。
随后,修建学专业师生与特教学校的邢慧强校长针对聋哑儿童的室外行为和空间需求进行交流,充实了解了失聪儿童在细节发现方面的敏锐性,以及特殊儿童对光线的渴望与兴奋。此次调研为“光与设计”国际竞赛提供了直接、生动的设计资料,也为设计参赛作品开阔了思路。
最後,雙方師生合影留念,此次活動意義特殊,體現了我院作爲高等教育機構的博愛精神和服務意識,用實際行動貫徹了習近平總书记提出的“两学一做”精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事情和学习,努力实现伟大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