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晚上7:30,我院在水利樓513召開了學習石慧強同學事迹暨捐款儀式座談會。我院黨委副書記韓瑞平,學生事情辦公室主任陳立永及學辦相關負責老師參加了此次儀式。
首先,班長張清華對石慧強平時生活、學習等相關狀況做了詳細介紹。他說,石慧強從一來到世界的那一刻就被醫生確診爲“前庭導水管擴大”,無情的病魔剝奪了他的正常聽力,使他從此陷入了無聲的世界,但是身殘志堅的石慧強從未放棄過自己,爲了備戰高考,每天堅持學習十六七個小時,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內蒙古農業大學。在大學中他越发努力,上課時總是第一個來到教室坐在最前排,用半聽半猜的方式聽老師講課,在圖書館、自習室裏總能看到他埋頭苦學的身影,他幾乎將自己變成一只“旋轉的陀螺”,24小時除了吃飯和睡覺,其他時間都用在學習和實踐上。令人佩服的是,他在雙耳幾乎完全失聰的情況下,一次性就通過了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且學習成績一直保持著全班第一。
座谈会上石慧强就自身的情况也做了讲话。他说,每堂课都听得很累,就如同马拉松长跑一般,他听不到老师讲什么,只能靠看老师的嘴型去推测。每当这个时候,他都很是渴望自己有一双正常的耳朵,他宁愿自己没有双脚,双腿,只要耳朵正常就可以零距离的与他人交流,与老师更好的相同。同时他体现很羡慕前来听讲座的同学和老师,由于自己听力的缺陷,他从未听过一个完整的讲座和一堂完整的课,课后温习对他而言更是一场马拉松长跑,由于起跑线差异,他与别人存在很大差距,只有在课下不停地奔跑,花费大量时间弥补课堂上留下的种种问题才有希望跟上他人,否则就无法获得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他说:“其实我也不是仅仅喜欢学习的人,我也渴望加入课外运动,但是许多时候都没有措施”。别人可以打电话,而他却只能靠短信交流,他一直在靠自己的努力去取得各人的认可,努力去弥补自己的不足,也只能用这样的方式才可以证实自己能行,“我不是孤苦,也很想和各人交流,做朋友,但我只能用自己的眼睛一直盯着别人的嘴,才气知道他说什么,这样许多人会认为我没礼貌”,他无奈的谈到。看宿舍里的人聊天,自己却完全不懂,有时他也在想:“怎么会这样,怎么一句话也听不到,我进不到各人的世界,我的世界好冷清”。当班长第一次与他谈心时,他感应很温暖,很幸福,有人走进了他的世界,班长把他介绍给了班里的同学,使他的世界今后不再孤寂。 “我对此感应很幸福满足,至少我会说话,不是哑巴”,他满意的说道。
在聽完石慧強自己的一些講述後,在座的一些同學已被感動的泣不成聲,他們各自針對石慧強的情況詳細地談了自己的感受。他們願意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他並把石慧強同學這種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精神發揚光大。
學院黨委副書記韓瑞平鄭重的將全院師生的捐款25525.00送到了石慧強的手上。他充实肯定了石慧強身上有许多閃光點,他是一個陽光、自信、自立、自強的學生,他的這種“馬拉松長跑”精神很值得各人學習。他號召各人宣傳並學習石慧強與病魔頑強抗爭,堅韌不拔的精神;學習他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學習他克服困難,百折不撓的精神;學習他刻苦學習,嚴于律己的精神;學習他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在座談會的最後石慧強表達了對幫助過他的老師和學生的感謝。他說,是韓老師幫他推開了陽光之窗,讓他看到一縷陽光。然後更多的人在幫他把窗推的更大,讓他看到更多的希望,這些希望再變成陽光,讓他感应溫暖。他是一個明白感恩的人,他相信自己會有所作爲,他願意用自己的方式來回報內蒙古農業大學和曾經幫助過他的人,也會盡力爲社會做更多的好事。
我院各年級輔導員及部门學生幹部參加了此次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