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配合体意识,增强師德師風建设,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教育引导宽大师生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学院组织开展《师说》--优秀教师系列访谈运动,挖掘先进典型,讲述水建故事,传承水建精神。
踵事增華,踔厲奮發。2023年12月14日,學院在水利樓502開展《師說》--學院優秀教師系列訪談活動。本期受邀訪談教師爲舒子亨老師。學院黨委副書記鄭曉波出席,學院專職輔導員,新入職教師,學生代表等30余人參加訪談活動。
訪談主持人高栓偉向各人介紹了舒子亨老師的基本情況,舒老師退休後也持續關心關注學院的發展建設情況,在2022年70周年校慶院史修訂事情中,擔任編委會主任委員,院史撰寫、修訂的兩年裏,他先後手寫院史稿200余頁,前後校訂四次,爲我院院史的詳實支付大量心血。
訪談中,舒老師就1958年建设農田水利系至1999年整合建设水利與土木建築工程學院這段發展曆史進行了詳細講述,介紹了建系早期部门專業發展奠基人,分享了自己在大學畢業後來到內蒙古支邊事情過程中經曆的記憶深刻的事情。訪談過程中,同學們積極和舒老師互動交流。舒老師希望同學們學好基礎知識,勤學笃行,厚植家國情懷,將個人發展和國家發展結合起來,用實際行動講好水建故事,傳承好水建精神。
舒子亨:1958年结业于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河川枢纽及水电站水工修建专业,同年支边来到内蒙古事情,到新建设的水电学院任教,1962年转到内蒙古农牧学院任教。恒久担任水工教研室主任,1986年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88年任教授。曾任农牧学院和水利系学术委員會委员。1994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先後講授《水工建築物》《防洪治河》《結構力學》《建築設備工程》《渠系水工建築物抗凍技術》《土工合成质料》《水工專題》等多門課程,並指導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和認識實習。參編出书教材1部,主持了農業水土工程渠系建築物專業碩士點建設事情。
長期致力于水墜壩和渠系建築物方面的研究。在全國基建工程中首次接纳粘性土水墜壩,首次對砂土水墜壩進行了全面深入觀測試驗研究。針對自治區严寒地區特點,探討季節凍土層渠系建築物的凍漲特點、抗凍機理和適宜形勢,促進其定型化。
主持和參加多項科研課題,5項獲獎:主持的“水墜築壩技術”和“鋼筋混凝土斜柱擴大基礎橋台及混凝土箱格側牆”獲1980年自治區人民政府重大科研结果三等獎和四等獎;參加的“水墜法築壩的研究與推廣”獲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主持的“納林溝水墜砂壩觀測試驗研究”獲1987年自治區科技進步二等獎;參加的“砂壩管式排水設施模擬試驗研究”獲1992年自治區水利科技進步二等獎。在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40余篇,其中“納林溝水墜砂壩觀測試驗研究”獲中國水利學會優秀論文獎。
主持和參加水利工程設計項目30余項,1972年設計烏盟清水河的石峽口水庫水墜壩經受了1976年強烈地震考驗。主持設計的“鋼筋混凝土橋台三鉸拱橋”獲水利部主辦的全國渠系配套建築物研討會優秀設計。主持設計的镫口揚水灌區“大沙街節制分水閘”編入公開出书的《小型水利水電工程設計圖集涵閘分冊》。指導並主審編制的《內蒙古自治區小型橋涵定型設計圖集》于1993年出书,《內蒙古河套灌區渠道襯砌和渠系建築物設計圖集》于2015年出书。
学术、社会兼职有: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学会第三、四、五届理事、水利结构专业委員會副主任委员;1990-2005年《内蒙古水利》期刊特约编审;内蒙古土建学会工程勘察地基基础学术委員會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