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在我院副院長、駐河套灌區碩博士生臨時黨支部書記屈忠義教授的帶領下,我院駐杭錦後旗三道橋澄泥村國家“十三五鹽堿化生態治理”試驗區博碩士生組成的臨時黨小組,登門與駐地黨支部開展了科技幫扶“結對子”活動。
活動中,黨小組人員首先與杭錦後旗三道橋鎮澄泥村黨支部書記劉金寶就黨支部結對子活動開展了深入討論。隨行的課題主持人、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所副研究員姚榮江詳細介紹了在當地開展科研項目的基本情況,殷切期望获得當地黨組織的支持,誠懇体现博碩士生臨時黨小組要服從當地黨組織的領導,積極參與當地黨組織的活動。科研項目要和當地生産緊密結合,爲改變當地鹽堿化生態環境做出更多的貢獻。澄泥村黨支部書記劉金寶對碩博士生臨時黨小組的舉動極感興趣,他說:國家“十三五項目”落戶澄泥村後開展的暗管排水技術已初見成效,排水效率較之前提高了三分之一,滲水時間縮短了好幾天,土地顔面較其他地方有了很大改觀,村民都認爲肯定能把鹽堿地改良過來。有這麽多國家棟梁之才到我們村來,參加我們黨支部的活動,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他急切地邀請博碩士生黨員利用當地的黨員活動日,盡快給各人上一堂科技課,希望能接纳靈活多樣的形式舉辦農民“科技夜校”,當即決定每個黨小組長與一名碩博士生結成對子,通過實實在在的事情,幫助當地群衆解決生産、生活中遇到的技術難題。我院駐河套灌區碩博士生臨時黨支部書記屈忠義教授体现:我們會深入群衆了解情況,解決群衆的困難的同時也了解當地的浇灌及種植方式、制度,因地制宜開展科研事情,充实發揮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實實在在的解決當地群衆的實際問題,爲當地及整個灌區農業豐産做貢獻。
当日下午,驻澄泥村硕博士生临时党小组又赶往驻地四周的下层水管单元杨家河治理所党支部进行“结对子”运动。其主管部门解放闸治理局党委对此高度重视,由纪委书记袁永兵领导科技、人事、办公室科室卖力人进行专项助推。杨家河治理所党支部书记赵瑞云兴奋地说:有这么多优秀的青年学子加入到我们的党组织运动中来,必将为杨家河灌域注入生机和活力。立即邀请同学们加入本月25日治理所举办的以文化娱乐为内容的党员运动日。他说:杨家河是一条古老的灌渠,今年正值“百年杨家河”纪念,期望硕博士生党员积极加入到画册编印、宣传片制作、宣传文稿撰写等运动中来。他建议博硕士生党员在认真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同时,要积极加入到杨家河水利工程建设、浇灌治理、信息化妆备、水费计收等科技創新中来,使其智慧才智在扬家河灌域结出丰硕之果。聚会会议指出,河套平原盐碱地生态治理要害技术及集成示范课题,试验基地设在杨家河,重在推进盐碱地改良综合治理,从而笼罩整个区域。所谓“水土不分居”,要将整个项目与灌域相结合,才气更好的推动项目的进程。通过信息集成化处置惩罚的方式,收罗土壤水分、盐分等数据,科学分析处置惩罚,通过高效的种植和改良手段,实现科学化种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内蒙古河套灌区治理总局科技文化处、内蒙古农科院的相关领导、专家参会指导。